saba sport

新闻速递

News Flash

当前位置: SABA SPORT - 沙巴体育中文版 > 新闻速递 > SABA SPORT 新闻 > 正文
当前位置: SABA SPORT - 沙巴体育中文版 > 新闻速递 > SABA SPORT 新闻 > 正文

“沪上风华·文化薪火”深入调研上海历史

发布者:SABA SPORT 发布时间:2025年08月04日 20:55 浏览次数:

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苏州河北岸的建筑,它原是四间银行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,因此在当时被称为“四行仓库”。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,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1营坚守四行仓库,与日军进行了一场艰苦的战斗。这场战斗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一座精神堡垒,激励了无数中国人奋勇前进。

582FA

01四行仓库周子悦 供图

虽然仓库内部的陈设已经相对简陋,但仍然可以从墙壁上的弹孔、地上的炮坑中感受到当年战斗的激烈和残酷。这些痕迹不仅是战争留下的残酷记忆,也是历史的见证。看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,听着讲解员讲述当年的英勇事迹,不由得对中国军人产生了由衷的敬佩。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,成为了当代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上海四行仓库是历史的沉淀与现代文明的见证,作为二战期间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阵地,这里承载着无尽的英勇和壮烈。走进四行仓库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,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,让人不禁肃然起敬。站在仓库外围,可以看到一个个弹痕,那是战争留下的痕迹,也是历史留下的见证。这些弹痕仿佛在诉说着四行仓库那段英勇的历史,令人感慨万分。走进仓库内部,可以看到展板上的一张张老照片,那是四行仓库曾经的样子。一幅幅照片,一个个故事,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,感受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和决心。

四行仓库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更是现代文明的见证。在繁华的现代化大都市中,四行仓库的存在就像是一个时间胶囊,让人们铭记历史,珍惜和平。四行仓库不仅仅是一个历史遗址,更是一个文化符号,它代表着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精神,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平,守护和平。

那面写着“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”的墙,深刻提醒着珍惜和平、努力发展,只有国家繁荣昌盛、人民幸福安康,才能更好地铭记历史、传承精神。新时代的青年都应更加努力学习、努力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89499

02四行仓库抗战纪念油画卫黛琳 供图

上海历史博物馆——穿越千年文脉

(一)古代上海

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,其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。根据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展陈内容及考古发现,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上海地区就已有人类活动痕迹,最具代表性的是崧泽文化和马桥文化。

4AB9B

03崧泽文化考古遗迹。宫语思 供图

崧泽文化(约6000-5300年前)因青浦区崧泽遗址得名,是上海迄今发现的最早成规模的史前文明。考古出土的石器、陶器(如鼎、豆、壶)及稻谷遗存表明,当时先民已掌握原始农耕与制陶技术,形成定居村落,社会形态处于母系氏族阶段。

马桥文化(约3900-3200年前)则反映了青铜器时代的过渡特征,出土的几何印纹陶器、石犁及小型青铜工具,显示生产力显著提升。这一时期,上海先民与周边良渚、中原文化存在交流,奠定了地域文明基础。

此外,考古发现的贝壳沙冈,如“冈身”地貌证实,远古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带,先民依托濒江临海的地理环境,发展出渔猎与农耕并重的经济模式。

远古上海是长江下游文明的重要节点,其史前文化不仅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,也为研究江南地区人类适应与开发提供了关键实证。

从滨海聚落到区域枢纽

上海历史博物馆馆藏的明代弘治《上海县地理图》显示,16世纪上海城墙范围约2.4平方公里,与同期松江府城规模相当。据《上海县志》(嘉靖版)记载,该城建于1553年,旨在防御倭寇。考古展柜中的唐代青釉瓷片与宋代龙泉窑残件,经测定分别产自越州和处州,证实了早期跨区域贸易的存在。

上海因港兴市,自宋元时期就是海运枢纽。博物馆研究员指出。展厅内一艘清代沙船模型尤为醒目,这种载重百吨的平底帆船,曾将江南棉布运往辽东,带回大豆与药材。乾隆年间《松江府志》记载:闽广辽沈之货,鳞萃羽集,折射出开埠前已形成的南北贸易网络。

7C4C4

04清代沙船模型卫黛琳 供图

鸦片战争前夕,上海县城内布号林立,大东门外的十六铺码头樯帆如林。一份道光年间的关税档案显示,1826年经上海港转运的漕粮已达全国三分之一。当英国军舰出现在吴淞口时,这座东南都会早已不是寂寂无闻的边陲小镇。

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上海

1842年《南京条约》签订后,上海被迫开埠,外国势力涌入黄浦江畔。1845年,英租界率先在外滩设立,随后美、法租界相继划定,昔日城墙外的荒滩迅速变为洋行林立的十里洋场。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展柜中,一份1854年《上海土地章程》的复制件,揭示了租界自治制度的形成。  

开埠后的上海迅速取代广州,成为全国外贸中心。展厅内陈列的1860年代茶叶箱与生丝样本,印证了出口贸易的繁荣——据海关档案记载,1864年上海生丝出口量已占全国73%。随着轮船招商局(1872年)的成立,黄浦江上蒸汽轮船逐渐取代传统沙船,码头工人正从一艘英国商船卸下印度棉纱,同时装载江南茶丝的场景,被同时期的外销画生动记录。  

19世纪60年代起,江南制造局、轮船招商局等洋务企业在此创办,虹口一带出现最早的近代工厂。1883年,公共租界点亮中国首盏电灯;1895年《马关条约》后,外资工厂大规模设立。当20世纪的钟声敲响时,这座融合了石库门弄堂与哥特式银行大楼的城市,已然崛起为远东第一大港

此次参观四行仓库与上海历史博物馆,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回望,更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。四行仓库的抗战壮举,展现了中华儿女不屈的民族精神;而上海历史博物馆的丰富馆藏,则见证了这座城市从沧海桑田到国际都会的辉煌历程。两处场馆交相辉映,在历史的脉络中汲取奋进力量,激励中华儿女铭记过去、珍惜当下、传承精神、砥砺前行!(通讯员:宫语思 周子悦)


请升级浏览器版本

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。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。